刻骨铭心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刻:刻划;铭:在金属上刻写。刻在骨头上;铭刻在心灵中。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。
出处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例子万望太尉慈悯,救拔深陷之人,得瞻天日,刻骨铭心,誓图死保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回)
基础信息
拼音kè gǔ míng xīn
注音ㄎㄜˋ ㄍㄨˇ ㄇ一ㄥˊ ㄒ一ㄣ
繁体刻骨銘心
正音“刻”,不能读作“kē”;“骨”,不能读作“gú”。
感情刻骨铭心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辨形“刻”,不能写作“克”;“铭”,不能写作“名”、“明”。
辨析刻骨铭心和“念念不忘”;都有“记在心上;永志不忘”的意思。但刻骨铭心偏重在形容感受;“念念不忘”则偏重在“念念”。“念念不忘”还含有“要实现某一愿望”;“办好某一件事”的意思。
近义词念念不忘、铭心刻骨、刻饥刻骨
反义词浮光掠影、过眼烟云
英语eternal gratitude
俄语западáть глубоко в душу
日语深く肝(きも)に銘(めい)じる
德语jm in Gedǎchtnis eingegraben bleiben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释)
- 连绵不绝(意思解释)
- 反复无常(意思解释)
- 门当户对(意思解释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释)
- 男女授受不亲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释)
- 目不忍见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识字知书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作乱犯上(意思解释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释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释)
- 己溺己饥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吴头楚尾(意思解释)
- 款学寡闻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珠玉之论(意思解释)
- 国无宁日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释)
※ 刻骨铭心的意思解释、刻骨铭心是什么意思由文库宝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奔走相告 | 奔;走:跑。奔跑着互相转告。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;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。 |
轮扁斫轮 | 轮扁: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;斫轮: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。指精湛的技艺。 |
发综指示 |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跟踪追捕。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。 |
缘悭分浅 | 悭:欠缺。缘分欠缺。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|
八斗之才 | 八斗:指量多;才:才华。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;诗文多而华美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绰有余裕 | 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 |
拂袖而去 |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 |
安于现状 |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兵荒马乱 | 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 |
促膝谈心 | 促:挨近;促膝:膝盖挨近膝盖。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;亲密地交谈心里话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学而不厌 |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 |
分路扬镳 | 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文山会海 |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走过场 |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 |
面授机宜 | 面:当面;授:教;传授;机宜:适应时机的对策、办法。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。 |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 |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