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檐走壁的成语故事


飞檐走壁

拼音fēi yán zǒu bì

基本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

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飞檐走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飞檐走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林下风致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
旦夕之间 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
势力之交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二八佳人 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视微知着
龙腾虎跃 唐 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节哀顺变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
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时至运来,当在三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