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入死的成语故事


出生入死

拼音chū shēng rù sǐ

基本解释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
出处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(途)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

出生入死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,进入坟墓就是死。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,可以养生,也可以致死,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。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,那样就会走向死亡,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,避免危险,控制七情六欲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出生入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说雨谈云 元·汤式《赏花时·送友人观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说雨谈云口倦开,须发已斑白,风流顿改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