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世冤家的成语故事


宿世冤家

拼音sù shì yuān jiā

基本解释指有前世仇怨。形容积怨很深。也用作昵称。

出处宋·道山先生《道山清话》:“宿世冤家,五年夫妇,从今以往,不打这鼓。”


宿世冤家的典故

传说彭汝砺为人刚明正直,担任侍从很久,受到朝野推重。晚年娶有姿色气质的宋氏为妻,百般讨好与顺从她。后来他被派往九江任职,在病中要笔写下“宿世冤家,五年夫妇,从今以往,不打这鼓。”,扔下笔就离开了人世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宿世冤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梁孟相敬 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伯通察而异之,曰:‘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
草木知威 《新唐书 张万福传》:“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。”
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
门当户对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卷:“个样村僧,岂是寻常种草?要得门当户对,还他景胜人奇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臭名远扬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苦思冥想 巴金《创作回忆录 关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写得快,说我‘粗制滥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
举善荐贤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举善荐贤,乃美事也;卿何荐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
目不转睛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
性急口快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这话也说得是,那么着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