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


豁达先生

拼音huò dá xiān shēng

基本解释指人心胸坦荡,头脑清醒。

出处《子不语》:“此处向不平静,自豁达先生过后,永无为祟者。”


豁达先生的典故

孝廉蔡魏公对人讲鬼有三技:一迷、二遮、三吓。他列举他的表弟豁达先生遇鬼的故事。豁达先生晚上路过西乡,看到一个涂脂擦粉的女人跟着他走,后又上前拦住他,继而又变成披头散发、血流满面的恶鬼吓他,他始终不怕,鬼拿他没辙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豁达先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二法门 《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
褒善贬恶 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官僚主义 毛泽东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》:“第二,动员群众的方式,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。”
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败俗伤风 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