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库宝典a>成语词典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的故事
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的成语故事

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

拼音shī zhī qiān lǐ,chà ruò háo lí

基本解释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
出处《隋书 天文志上》:“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,大象一乖,馀何可验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舍安就危 宋·苏舜钦《上范希文书》:“延州逼近贼锋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虽古人不逮也。”
鬼哭神嚎 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素昧平生 唐 段成式《剑侠传 郭伦观灯》:“素昧平生,忽蒙救护,脱妻子于危难,先生异人乎?”
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阿世取容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