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臂一呼的成语故事


振臂一呼

拼音zhèn bì yī hū

基本解释挥动手臂;大声号召。振:挥动。

出处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。”


振臂一呼的典故

西汉时期,李陵率5000步兵进攻匈奴,把匈奴3万人打败。单于只好下令撤退,不久他集结8万骑兵进攻汉军,把汉军围得水泄不通,李陵振臂一呼,汉军不论伤病都英勇杀敌,但因寡不敌众,终于经过两天拼杀,李陵兵败被俘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振臂一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勤俭节约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一章:“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,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。”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从俗就简 宋 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
开门见山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名重一时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
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
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
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