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疑辨惑的成语故事


质疑辨惑

拼音zhì yí biàn huò

基本解释谓提出疑问,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、辨析。

出处明·朱衡《道南源委》卷三:“[张彦清]初从朱子游,得其大旨,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,造谐益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质疑辨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质疑辨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齿牙为祸 《史记 晋世家》:“初,献公将伐骊戎,人曰:'齿牙为祸。'及破骊戎,获骊姬,爱之,竟以乱晋。
改过迁善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
有两下子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。”
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屈指一算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过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不卑不亢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
黄雀衔环 南朝·梁·吴均《续齐谐记》:“吾西王母使者,蒙君拯救,实感仁恩。今赠白环四枚,令君子孙洁白,位登三公,一如此环。”
满园春色 宋·叶绍翁《游小园不值》诗: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