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有余辜的成语故事

拼音sǐ yǒu yú gū
基本解释辜:罪恶。形容罪大恶极;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路温舒传》:“盖奏当之成,虽咎繇听之,犹以为死有余辜。”
死有余辜的典故
西汉时期路温舒对法律十分精通,对当时的律令不满。汉宣帝即位后,他上书《尚德缓刑书》,援引历史上的一系列冤狱,加上当时狱卒屈打成招的现象十分普遍,就是清官断案也会认为是死有余辜的。汉宣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施行仁政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死有余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出师无名 |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旧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 |
视微知着 | |
饮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 |
扶摇直上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
偶一为之 | 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 |
拔茅连茹 | 《周易 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物,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。茹,相牵引之貌也。” |
不能自拔 | 《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 |
孝子贤孙 | 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:“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,爱的是孝子贤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