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记前仇的成语故事


不记前仇

拼音bù jì qián chóu

基本解释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,任人唯贤。

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5回:“今不记前仇,不避祸患,又来苦口相劝。”


不记前仇的典故

东周时期齐襄公暴虐被杀,其弟小白同其恩师鲍叔牙从莒国赶回齐国即位,遭到另一兄弟公子纠的恩师管仲的阻拦,管仲射小白一箭。齐桓公小白回国即位后,鲍叔牙极力说服齐桓公不记前仇,拜管仲为丞相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记前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疾如旋踵 唐·冯用之《机论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兴一亡,疾如旋踵,为国家者可不务乎?”
弦外之响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四二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说一不二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玩世不恭 明 李开先《雪蓑道人传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风韵,只是玩世不恭,人难亲近耳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。”
敲诈勒索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
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时至运来,当在三五。”
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