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罪俱罚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罚:处罚。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。
出处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二折:“赢了将功折过,输了二罪俱罚。”
例子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回:“你既上界违法,今又不改凶心,伤生造孽,却不是二罪俱罚?”
基础信息
拼音èr zuì jù fá
注音ㄦˋ ㄗㄨㄟˋ ㄐㄨˋ ㄈㄚˊ
繁体二辠俱罰
感情二罪俱罚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二罪并罚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俯拾即是(意思解释)
- 一视同仁(意思解释)
- 不辱使命(意思解释)
- 学以致用(意思解释)
- 不骄不躁(意思解释)
- 患难与共(意思解释)
- 胆如斗大(意思解释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- 鸿鹄将至(意思解释)
- 目不忍见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茕茕孑立(意思解释)
- 斗水活鳞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释)
- 脸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- 师严道尊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饿殍满道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※ 二罪俱罚的意思解释、二罪俱罚是什么意思由文库宝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鸥鸟不下 | 鸥鸟不愿飞下来。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,加倍防范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乐道好古 | 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 |
二八佳人 | 二八:指十六岁: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败俗伤风 |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|
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心上心下 | 形容心神不安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②犹言人面兽心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绿林强盗 | 指山林的强盗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圆凿方枘 | 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金玉满堂 | 金、玉:黄金和美玉。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。形容财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。 |
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烟消云散 | 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。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“云消雾散”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
拔毛连茹 | 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去住两难 | 去也不好,留也不好,左右为难。 |
惊惶失措 | 失措:举止失去常态。惊慌惶恐;举止失去常态。 |
盘根错节 | 盘:弯曲;错:交错;节:枝节。树根弯曲;枝节交错。形容纵横交错;密密麻麻。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;难以处理。 |
红颜薄命 |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;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。红颜:美貌女子;薄命:命运不好。 |
尾生丧身 | 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,水涨,尾生不愿失信,抱着桥柱被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